導語:寶寶不愛進食,一吃奶或吃飯就哭鬧,媽媽往往不知所措,其實,此時可查看一下寶寶的口腔,可能口腔內(nèi)出問題啦!
口腔里有白色斑塊:鵝口瘡
鵝口瘡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這種病與新生兒出生時產(chǎn)道感染或奶瓶污染有關。此外,長期使用抗生素和激素致使菌群失調(diào)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表現(xiàn):寶寶長鵝口瘡的地方會有疼痛感,因此,如果寶寶在吃母乳、吸吮奶瓶或安撫奶嘴時開始哭鬧起來,張開嘴可看到口腔內(nèi)的白斑,就要考慮寶寶是不是得鵝口瘡了。
鵝口瘡看上去像是白色鮮乳酪或牛奶的凝結(jié)物,通常長在寶寶口腔內(nèi)壁兩側(cè)、上腭,有時甚至會長在舌頭上。出生不到2個月的寶寶最容易長鵝口瘡。
護理方法
1一般用2%碳酸氫鈉溶液清洗口腔,每日2~3次。
2對于白膜蔓延到喉頭、氣管、食管的寶寶必須及時送醫(yī)院治療。
3千萬不要用毛巾、手帕擦拭病變處,因損傷黏膜可能會引起出血,容易繼發(fā)細菌感染。
4母乳喂養(yǎng)時,要在喂奶前清潔乳頭。人工喂養(yǎng)用的奶瓶,必須煮沸消毒后才能使用。
辨別鵝口瘡與奶渣
如果認為寶寶得了鵝口瘡,可以看看寶寶口腔里有沒有特征性的白色斑塊。然后在手指上裹上紗布或用棉簽,輕輕觸碰斑塊,如果是鵝口瘡,一般不容易擦掉,即使擦掉你也會看到紅色的創(chuàng)面,可能會出血。
如果只有寶寶的舌頭上有一小塊白的東西,其他地方?jīng)]有,這多半是奶渣(尤其是如果很容易擦掉的話)。鵝口瘡的白斑可能會出現(xiàn)在寶寶的舌頭上,但最常見于口腔兩側(cè)頰黏膜、唇黏膜等部位。
口腔里有紅暈:口腔潰瘍
口腔潰瘍是最易患的一種口腔黏膜疾病,尤其是1~6歲兒童發(fā)病率較高。口腔潰瘍多發(fā)生在舌部、頰部、軟硬腭、前庭溝、上下唇內(nèi)側(cè)等處。
表現(xiàn):口腔黏膜上的淺表性潰瘍,大小有麥粒至黃豆大,成圓形或橢圓形,潰瘍面微凹如同菜盤底、周圍充血呈紅暈狀,可有明顯疼痛或因食物刺激后產(chǎn)生疼痛,一般7~10天內(nèi)可自行痊愈。
寶寶出現(xiàn)口腔潰瘍,可能是創(chuàng)傷引起的潰瘍,比如不小心咬著自己口腔內(nèi)相應部位造成,也可能是維生素B族缺乏造成。
護理方法
1避免讓寶寶食用酸性、辛辣或咸的食品,因為這些食物可能會刺激潰瘍傷口。如果咀嚼會造成異常疼痛,那么就讓寶寶食用軟質(zhì)食物,或?qū)⑺娘埵沉髻|(zhì)化,用吸管來進食,這對減輕寶寶的疼痛有幫助。因為這樣可以防止液體接觸到潰瘍處。
2蜂蜜療法。2歲以上的寶寶,可將口腔洗漱干凈,再用消毒棉簽將蜂蜜涂于潰瘍面上,涂擦后暫不要飲食。15分鐘左右,可用蜂蜜連口水一起咽下,再繼續(xù)涂擦,一天可重復涂擦數(shù)遍。能消炎、止痛、促進細胞再生。
3缺乏維生素B族引起的潰瘍,最為簡單的方法是:在服用復合維生素B族、核黃素等治療的同時,注意調(diào)整飲食結(jié)構(gòu),養(yǎng)成愛吃蔬菜的好習慣,多吃一些含有核黃素的牛奶、動物肝臟、菠菜、胡蘿卜、白菜等,即可在短時間治愈口腔潰瘍。
反復口腔潰瘍提示
寶寶口腔反復出現(xiàn)潰瘍時,要仔細觀察寶寶的口腔,找到口腔潰瘍的具體部位。如果潰瘍在頰黏膜處,就要進一步找到造成潰瘍的原因:比如看看潰瘍處附近的牙齒是否有尖銳不光滑的缺口,如果有這種缺口,就應當帶寶寶去醫(yī)院處理。此外,更要重視營養(yǎng)的全面、均衡。
口腔里有紅斑或水皰
皰疹性口炎皰疹性口炎是由一種比細菌還要小得多的微生物即單純皰疹病毒所致。6個月~3歲嬰幼兒易患,病程一般持續(xù)7~14天。
表現(xiàn):患皰疹性口炎的寶寶總是先發(fā)燒后爛嘴,往往突然發(fā)燒,體溫可達39℃以上,流口水,哭鬧,不愿吃東西。開始口腔內(nèi)無明顯病變,多誤認為感冒。2~3天后可見寶寶的牙齦、舌、頰部和唇黏膜表面發(fā)紅、腫脹,出現(xiàn)界限清楚的小紅斑,隨后在紅斑基礎上形成針尖大小密集成團的小水皰,破潰后形成潰瘍,上面可能覆蓋黃白色分泌物,這時體溫可逐漸下降。由于疼痛明顯,寶寶往往拒食、拒水、煩躁,有的寶寶常伴有牙齦出血、唇和口角周圍皮膚出現(xiàn)類似病變。
護理方法
1注意保持口腔、皮膚清潔.飲食宜清淡,易消化為宜,如溫涼的牛奶、米粥、果汁等.可用淡鹽水漱口。
2寶寶發(fā)燒時,要及時采取物理降溫,如溫水擦拭,體溫超過38.5℃,要進行藥物退熱。
3口腔局部破潰處可用口腔炎噴劑或西瓜霜噴劑等。
辨別手足口病與皰疹性口炎
手足口病也有與皰疹性口炎相類似的癥狀,好發(fā)于5歲以下幼兒,具有流行性。寶寶患病后口腔損害遍布于唇、頰、舌、腭等處,為很多小水皰,極易破裂,破后形成多個小潰瘍,除口腔部位外,手足口病在手掌、足底、臀部皮膚上亦可出現(xiàn)分散的小水皰,所以稱之為手足口病。
舌頭上有花紋:地圖舌
地圖舌又稱為游走性舌炎、剝脫性舌炎,是一種舌部淺層的慢性炎癥。是4~5歲幼童比較常見的一種口腔疾患。缺乏微量元素鋅是地圖舌的可能原因。乳牙萌出期也較多見,還可能與消化不良、腸道寄生蟲以及口腔內(nèi)的慢性病灶如齲齒、扁桃體炎有關。
表現(xiàn):地圖舌舌苔呈不規(guī)則的部分剝脫,暴露出舌質(zhì)的顏色,舌面上有苔處與無苔處的界限清晰,形似地圖樣的舌象。寶寶大多無不舒服的感覺,有的可能出現(xiàn)輕度麻、刺等不適感。
護理方法
1及時添加輔食,重視均衡營養(yǎng),防止寶寶偏食、挑食,以免胃腸功能發(fā)生紊亂和營養(yǎng)不良。
2消除感染病灶??谇粌?nèi)的某些細菌可能會引起地圖舌。因此,寶寶要鼓勵經(jīng)常喝些溫白開水,清潔口腔,要仔細檢查孩子的牙齒、扁桃腺以及頰黏膜有沒有受到感染,一旦發(fā)現(xiàn)要及時清除。
3可在醫(yī)生指導下,補充微量元素鋅或復合維生素B族。
4保持寶寶口腔的清潔衛(wèi)生,每天早晨可以用軟毛刷從舌背向外輕輕刷1~2次,將剝脫的上皮清除干凈,再用0.5%的碳酸氫鈉溶液給寶寶漱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