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孩子把東西拿給別人的時候,看到對方開心的表情,他們也會從中感到快樂的。換句話說,其實孩子們的感受和大人是一樣的,當(dāng)與別人分享快樂后,同樣也會感到滿足與喜悅。
我們來想象一下,如果現(xiàn)在要我們的孩子把他最喜歡的一個玩具借給朋友一天的話,孩子會有什么反應(yīng)?
我想大部分的孩子一定會表達不滿,就算答應(yīng)也不是心甘情愿的,相信很少有孩子是以快樂的心情接受的。也許很多人認為,因為是孩子,所以自己的東西不想給別人,就是理所當(dāng)然的事。但是,當(dāng)孩子把東西拿給別人的時候,看到對方開心的表情,他們也會從中感到快樂的。換句話說,其實孩子們的感受和大人是一樣的,當(dāng)與別人分享快樂后,同樣也會感到滿足與喜悅。
問題是在于媽媽們自以為“因為是孩子,所以這樣”的想法,因此從一開始就沒有提供孩子們“分享喜悅”的經(jīng)驗。
有一天,我們家郵筒里出現(xiàn)了一張傳單,那是某個慈善團體為了募款所印制的廣告?zhèn)鲉?,因此,我從錢包里拿出錢來并對孩子們說:“這是媽媽從自己的零用錢里拿出來的捐款。”
“媽媽,您這樣做,如果午餐錢不夠怎么辦?需要餓著肚子去幫助別人嗎?”
我對孩子們說:“我手中有十美元的時候,當(dāng)然會感到開心。但是如果將其中一美元捐出來,所帶來的喜悅,比前面所帶來喜悅還要多。因為對我來說這一美元微不足道,但是對需要的人來說,它的價值遠遠超過十美元。同時我也會感受到更多的喜悅,這種喜悅不是用一頓午飯可以換來的。”
看到孩子們表現(xiàn)出很難理解的表情時,我對孩子們建議,要不要把自己擁有的與他人分享,并體驗一下那會帶來什么樣的喜悅呢?
從生下來開始就只會接受的孩子,從來沒有學(xué)習(xí)過將自己的東西和他人分享,因此,對于把東西給他人的行為并不夠熟悉。我每個月固定拿出一部分位數(shù)不多的錢捐給慈善團體,并讓孩子們親自看到受捐助的人所寄來的信函,或慈善團體舉辦活動之后寄來的成果表。對我們來說,沒有這筆錢,可能只是帶給我們小小的不方便,但是對需要這筆錢的人來講,會產(chǎn)生多么大的力量與作用啊。
當(dāng)孩子們發(fā)現(xiàn)個人一個小小的分享行為,不但會給自己,還會給周圍的人帶來這么多幸福時,他們感到非常驚訝,并表示要參與這種令人驚訝的分享活動。
孩子們不但在圣誕節(jié)的時候,將儲蓄了一年的零用錢全數(shù)捐到救世的募款箱里,甚至還將自己最珍惜的東西送給朋友或兄弟姐妹作禮物。
“媽媽,我把我最珍貴的東西送給別人后,心里反而比以前更開心。”這是當(dāng)分享的小小經(jīng)驗逐漸累積之時,老幺南希對我說的話。體會到分享的喜悅的孩子們,不但沒有了對于自己的執(zhí)著,甚至還養(yǎng)成了站在對方的立場著想的心。即使孩子們和朋友發(fā)生爭執(zhí),也會先想著“他為什么要對我生氣”。
百分之一的分享與忍讓,一定會得到更大的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