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突然“一根筋”,認準的事情,怎么都沒法說服改變。這打也不是、罵也不是,講道理他又聽不進去。在孩子刺耳的哭鬧聲中,爸媽沒了主意。這“一根筋”的孩子,究竟該拿他怎么辦?
文|林怡 編輯|平燕婷 美編|張濤
孩子“一根筋”,不是不講理
孩子“一根筋”的階段,我也曾經(jīng)歷過。記得在琛琛 1歲半的時候,有段時間特別癡迷米老鼠。有一次,我特意給他買了一雙帶有米老鼠圖案的新鞋。小家伙歡天喜地穿上新鞋,可還沒高興幾分鐘,就因為鞋幫上沾了一點兒臟東西而陷入了情緒低谷。
我拍拍打打,用紙巾擦拭,想了各種辦法,卻怎么也清理不干凈。小家伙被惹惱了:“鞋子臟了!鞋子臟了!”他不斷地重復這句話,看起來煩惱不堪,隨后大哭。那一刻,無論我怎么給他講道理,他都聽不進去了,只是一個勁地哭。自打琛琛降生后,我第一次體驗到了無能為力的感覺——既無法消去鞋子上的臟點,又說服不了他接受事實。那一刻,我沒有別的辦法,只有摟著他,等待他平息下來。
隨著我對兒童心理學有了更多的了解,我才明白,原來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會有各種敏感期。琛琛當年的這個反應,正是秩序敏感期的典型體現(xiàn)。處在秩序敏感期的孩子凡事講究秩序——物品要放在固定的位置;誰的物品就是誰的物品,其他人不可以動;做任何事情都要按照某個固定的程序進行,其中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差錯,或者稍微有點不同,秩序顛倒,都會讓他難以接受,繼而反應激烈。只有當一切都處在固有的秩序中時,他的內心才會很安寧,否則,他會有嚴重的恐慌感。琛琛當年正是認定了新鞋子上不能沾有臟東西,所以那個臟點破壞了他的秩序感,他才會有如此強烈的反應。
父母提升自我修為,平靜看待
秩序敏感期常常與完美敏感期結伴而行。秩序敏感期可以看成是孩子追求完美的另一種表現(xiàn)。處在完美敏感期的孩子凡事要求完美,但凡有一丁點不如意就反應激烈。
比如,給他一根香蕉,因為擔心他吃不下,你好心掰下一截,他會傷心至極,仿佛他的世界就此坍塌。他不是為了爭另外那半根香蕉,而是忍受不了一根完整的香蕉被你掰斷這個不完美的事實。你給他一塊餅干,不巧這塊餅干缺了一只角,在我們成人眼里看來不值一提的小事,就可能引發(fā)他強烈的反應。同樣的,他不是為了那缺失的一角傷心,而是因為這塊餅干不再完美而難過。
解決的辦法是給他換一根完整的香蕉或者一塊完整的餅干。如果沒有完整的香蕉或餅干給他,那就只好陪在他身邊,跟他共情,然后摟著他,平靜地等待他平息下來了。
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是一個自我修為的過程,最需要淡定的心境。這種心境能幫我們接受孩子的種種“不乖”,還能傳遞給他更多的正能量,讓他內心變得更強大,遇事能更快地平靜下來。將來成人后,面對這個紛繁的世界,他才能夠承受更多的不如意和挫折。
因勢利導,促其養(yǎng)成好習慣
完美敏感期、秩序敏感期雖然讓我們頭痛,但只是階段性的,過了這個階段,一切都變了。相反,利用孩子的這兩個敏感期,我們還可以為孩子的成長提供助益。因為,追求完美、講究秩序,這二者都是好事。
試想,沒有喬布斯追求完美的那股偏執(zhí)勁頭,蘋果公司走不到今天。缺乏秩序感,人就條理不清晰,自由散漫。因此,當孩子處于這兩個敏感期的時候,我們盡量不要跟孩子起沖突。相反,還可以通過努力,幫助他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比如,我們可以讓家里的物品盡量保持在相對固定的位置,以保證孩子在有序的空間里能快速地找到他想要的東西,讓他看到一切都處在一種“正常”狀態(tài)。利用孩子的完美和秩序敏感期,父母可以順勢引導他學習將自己的物品、玩具等放在固定的地方,擺放整齊并自行保管,幫助他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此外,還可以保持規(guī)律的作息時間。比如讓孩子坐在固定的位置吃飯;在固定的時間睡覺;睡前有一套他習慣的固定的程序——玩一個他喜歡的安靜一點的游戲,看會兒書,然后洗漱、上床、關燈,聽媽媽講睡前故事,就寢……此外,當處在秩序敏感期的孩子突然莫名哭鬧時,應該考慮一下,是否做某件事情的程序出了問題。一旦程序正確,他的哭鬧也就自然消失了。
當我們實在難以確定的時候,有一個絕招,那就是——不管孩子出現(xiàn)什么樣的狀況(疾病除外),我們都可以先預設它是正常的、階段性的、很快就會過去的。若能這樣想,我們就會比較淡定。當我們淡定下來,很多看似棘手的問題就被我們輕松轉化了。而孩子,也終將受我們的影響,得到安撫,并從中學習更靈活的思維模式與處理問題的技巧。
內容來源:《時尚育兒》雜志
欲了解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時尚育兒》雜志2017年2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