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忽視了孩子的獨特性,把孩子塑造成別人的復(fù)制品,不但違背了成長的規(guī)律,而且也使孩子對世界的看法和感受公式化,限制孩子個性和潛質(zhì)的發(fā)展。
生活中父母總是不失時機的將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作比較,希望能激勵孩子,向榜樣學(xué)習(xí),卻不知,“比較”非但起不到激勵作用,反而會傷害孩子的斗志和自信,給孩子造成不必要的負面影響。
負面影響一:比較造就喜歡“攀比”的孩子
場景1:貝貝媽媽和球球媽媽在路上相遇。
貝貝媽媽:“昨天書法比賽我們家貝貝得了一等獎,老師直夸她小小年紀寫字就有模有樣的,將來肯定有出息!”
球球媽媽也不示弱:“我們家球球這次在學(xué)校的鋼琴比賽中獲了一等獎呢。老師說我家球球特有音樂天賦,我們還特地給他買了一架鋼琴呢!”
幼兒園里,球球和貝貝說:“我家有一架鋼琴,是爸爸媽媽專門給我買的,很貴的!你家有嗎?”
晚上回到家,貝貝說:“媽媽,我也要一架鋼琴,要比球球家的貴!”
分析:在幼兒園里,每個班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孩子們之間相互攀比的現(xiàn)象。家長往往對孩子之間的攀比感到既無奈又不解,他們怎么也想不通,這么一丁點兒的孩子竟然也學(xué)會比吃、比穿、比誰家房子裝修的好。其實,孩子就是家長的影子,媽媽們在攀比,在談?wù)?,孩子當然很快就學(xué)會了。父母是孩子的榜樣,他們的一言一行往往都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負面影響二:比較削弱孩子的自信
場景2:立立從幼兒園回來后,一放下書包就打開電視看動畫片。
正在準備晚餐的媽媽忍不住數(shù)落起來:“你就知道看電視!你看妹妹多聽話,一回來就練習(xí)彈琴。你跟妹妹比比,還像個哥哥的樣子嗎?”“是啊,是啊,什么都是妹妹好,那當初你干嗎要生我?”立立生氣地喊起來。他就是不明白,為什么同樣是媽媽的孩子,妹妹老是受到表揚,而自己總是挨罵呢?難道自己就真的一無是處,真的這么多余嗎?媽媽的話真的很傷他的心。
分析:直截了當?shù)啬煤⒆踊ハ啾容^,往往會使在比較中“落敗”一方的孩子受到諸如被家長責(zé)難、被同伴嘲弄等不公平待遇,必然會使孩子產(chǎn)生“處處不如人”的想法。而這種比較經(jīng)常是不夠合理的,比如拿己短處比人長處。于是,在家長們一次又一次的比較過程中,孩子的自信已經(jīng)不知不覺地被逐步削弱,長此下去甚至?xí)员┳詶墶?br />
負面影響三:比較造成孩子精神上的壓力
場景3:菲兒和佳佳在一個樓上住,菲兒媽媽總是拿她和佳佳比較。
“剛才佳佳媽媽說佳佳今天在幼兒園得的小紅花又是最多的!你怎么就沒有得過那么多呢?!”
“你看看佳佳都會背好多首古詩了,你怎么就不行呢?怎么就不知道努力呢?”
“你看人家佳佳現(xiàn)在又都開始學(xué)彈琴了,聽說還要參加比賽呢,你怎么就沒有個愛好呢?給你報個繪畫班,也沒見你畫過一副像樣的畫!” ……
“我做什么,都不如佳佳做的好……我怎么樣才能超過她呢?我該怎么辦呢?”
分析:愛比較的家長總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別人的孩子強,當孩子不如人意時,他們往往會對孩子產(chǎn)生強烈的失望情緒,有的還會采取一定的懲罰措施,甚至取消孩子優(yōu)越的物質(zhì)待遇,這些都會給孩子小小的心靈造成很大的壓力。同時孩子的適應(yīng)能力又往往比我們想像的要強得多,他們?yōu)榱巳偢改?,往往會去揣摩家長的想法,小小年紀便產(chǎn)生較強的得失心。為了能夠得到爸爸媽媽的認同,他們也總是希望自己在某些方面比別的孩子更好,一旦別的孩子超過自己時,就會因此產(chǎn)生很大的心理壓力。想想看,比較給小小的孩子造成了多么大的精神壓力啊!
尊重孩子的獨特性,放棄比較
印度的一位思想大師說過:“玫瑰就是玫瑰,蓮花就是蓮花,只用去看,不要比較。”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質(zhì)和個性,所以每一個孩子都應(yīng)該從他自己實際的基礎(chǔ)上去發(fā)展,而不是做別的孩子的復(fù)制品。比較實質(zhì)上是以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或是以別的孩子的標準來衡量自己的孩子,這種做法忽視了孩子之間存在的諸如興趣愛好、身體發(fā)育狀況、后天成長環(huán)境等個體差異,一味以家長自己的想法來要求孩子,這不但違背了成長的規(guī)律,而且也會使孩子對世界的看法和感受公式化,最終必然會限制孩子個性和潛質(zhì)的發(fā)展。
少年時的朱德庸一直是班里的差等生,雖然很努力,但成績一直上不去,他為此很自卑,常把自己關(guān)在小屋內(nèi)不與外界發(fā)生聯(lián)系。但是他父親從來沒有訓(xùn)斥過他,還給他買了一只寵物貓。有一天,他父親帶他去動物園,看老虎的時候,父親對他說了一段話,從此,他心情大好,把漫畫當成一生的追求。在多年后的一次演講中,他提到父親在動物園跟他說的那段話:“人和動物一樣,都有各自不同的天賦。老虎強壯,善于奔跑,貓則溫順、靈敏。貓雖然不能像老虎那樣威風(fēng)與霸氣,但也具備老虎不具備的天賦與本能,它能上樹,能抓老鼠,人們都希望成為老虎,而這其中有很多是貓,久而久之就變成了一批爛貓。兒子,你天生對文字遲鈍,但對圖形卻非常敏感,為什么放著優(yōu)秀的貓不當,而偏要當很爛的老虎呢?我不希望你成為一只爛老虎,我相信你一定能成為一只好貓!”
放棄比較,發(fā)掘孩子的天賦,尊重孩子的獨特性,讓孩子成為那只優(yōu)秀的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