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尊老尊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我們應該讓這種美德一代一代傳承下去。一個寶寶能否尊重老人,也反映了這個寶寶的家庭教育是否成功到位?! ?br />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jīng)??梢钥吹剑河械膶殞?,看見老人過馬路會主動過去攙扶;看見老人乘坐公交車,會主動讓出自己的座位。而有一些調(diào)皮搗蛋的寶寶卻做得不盡人意:看見老人過馬路,非但不去幫助,還會橫沖直撞地走到老人前面去;看見公交上的老人,不是視而不見就是去搶老人的座位。這是在陌生環(huán)境中發(fā)生的截然不同的兩種情況。而在家里,更多的寶寶喜歡勒令自己的爺爺奶奶做這做那,當傭人使喚,對長輩毫無感激與尊敬之意。出現(xiàn)這種差別的原因就在于有些父母對寶寶的教育不到位。尊敬老人,不僅是一種美德,也是對親人一種感恩的表現(xiàn)。身為父母,必須從小培養(yǎng)寶寶尊敬老人的習慣,不要對寶寶放縱溺愛,培養(yǎng)寶寶好的習慣,就必須剔除他們的不良行為。
父母以身作則尊敬老人
如果爸爸媽媽們希望自己的寶寶能養(yǎng)成尊敬老人的好習慣,自己首先要具有這種習慣,以身作則,做尊敬老人的好榜樣。在年幼的寶寶眼里,父母的行為永遠是對的,只要爸媽能做,自己就能做。所以,家長在與老人的相處中,要真正做到關心照顧、體貼入微。如在家給老人端茶送水,在公共場合,給老人讓座讓道。只有對老人發(fā)自內(nèi)心們的尊敬,才能讓寶寶有所體會,并牢記心頭,然后表現(xiàn)在自己的行動中。
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起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必須處處留意,對孩子從“小事”入手,生活中的事情都是瑣碎、繁雜的,但正是這些小事,才更容易培養(yǎng)寶寶的習慣。如:經(jīng)常讓孩子幫老人做事情,用禮貌語言與老人交往,關心、慰問生病的老人等等。多次訓練,日積月累,孩子的良好習慣便會逐漸養(yǎng)成。
壞習慣要見一個改一個
寶寶在幼兒時期,心智尚處在發(fā)育階段,所以難免會受情緒支配,比如易沖動、自制力差、容易出錯等等,這些都是不良情緒的表現(xiàn)。如果發(fā)現(xiàn)寶寶有時候因為老人不能滿足他的要求,就對老人不尊敬、大呼小叫、責難老人,家長要及時出面制止并糾正寶寶的不良習慣。要培養(yǎng)寶寶好習慣的養(yǎng)成, 就必須讓他先改掉壞習慣。如果家長一再遷就容忍,只能招致寶寶犯更多的錯誤,使寶寶的壞習慣一發(fā)不可收拾。
多陪伴老人增進感情
現(xiàn)在的寶寶和老人的關系非常特殊:有的是敬而遠之,有的是漠不關心,還有的是大呼小叫。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是寶寶缺乏與老人的溝通交流,感情上存在明顯的陌生感。家長應該讓寶寶多與老人接觸、聊天、散步,從而縮短兩代人的心理距離,感情有了,尊敬之情就會在寶寶幼小的心靈里發(fā)芽、生長。當然, 爸爸媽媽們也應該在寶寶的耳邊叮囑他:要尊敬老人、聽從老人教導,努力做個爺爺奶奶心目中的好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