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依然寒冷,寶寶卻還是多汗,到底是病不是病呢?缺鈣?體虛?內火?媽媽們有著自己的判斷,專家從中醫(yī)角度解釋了寶寶多汗的原因及調理的簡易方法。
寶寶出汗從中醫(yī)學的角度講分為“正常出汗”和“異常出汗”兩種類型。異常出汗又包括 “自汗”和“盜汗”兩種情況。白天出汗被稱為“自汗”,夜晚出汗被稱為“盜汗”。中醫(yī)通常通過觀察“自汗”和“盜汗”的不同表現(xiàn)及伴隨癥狀來判斷寶寶是否生病,進而判斷患有何種疾病。下面,中醫(yī)專家針對媽媽們提出的關于寶寶多汗的五種觀點逐一進行點評。
媽媽觀點:因為寶寶比成人代謝旺盛,因此多汗很正常,不是病。
專家解讀:這種觀點有一定道理,但要結合寶寶出汗的具體情況加以觀察和分析。
中醫(yī)認為,寶寶陽氣比成人旺盛,因此更愛出汗。這就是為什么寶寶在玩耍和跑跳過后常常渾身是汗,尤其是壯實的男孩和體形偏胖的寶寶表現(xiàn)地更為明顯。還有些寶寶體質較弱,稍微動動易出虛汗,但休息一會兒就會好轉。這些都屬于正常的現(xiàn)象,媽媽不必擔心。尤其是食欲特別旺盛的胖寶寶,讓他多運動,多出點汗還能起到減肥的作用。
判斷寶寶出汗是否正常的標準主要是觀察寶寶的精神狀態(tài)。中醫(yī)認為出汗和人體的心臟,和腎臟緊密相關。心氣虛,容易出汗。脾腎不足也容易出汗。如果寶寶精神狀態(tài)很好,吃飯正常,睡眠也不錯,精神足,愛跑跳,一般情況下不會有太大的健康問題。如果寶寶精神不好,感到很累,常愛嘆氣,膽怯,夜晚不敢獨處,再加上汗多的癥狀,比如安靜地坐著時候出汗或是吃幾口飯就會出汗,則多為心氣虛的表現(xiàn)。媽媽應帶寶寶到醫(yī)院檢查一下,看寶寶是否在心功能或脾胃消化功能方面存在問題。
“自汗”也可能是由于患了感染性疾病。用藥過多容易導致胃腸功能紊亂所致,這就是為什么寶寶在高燒過后或患了肺炎、感冒等感染性疾病后,常出現(xiàn)多汗癥狀的原因。另外,寶寶在出現(xiàn)嘔吐、腹瀉等消化不良等癥狀時,也常伴有多汗,這種多汗則是由于胃腸功能紊亂導致體虛引起的。
可通過出汗的時間和不同狀況判斷是否正常。中醫(yī)認為,夜晚當陰氣蓋住陽氣的時候,人就會安靜下來,慢慢入睡。由于小寶寶較成人陽氣旺盛,當陰氣不夠旺盛,不足以蓋住陽氣的時候,寶寶身體中的熱量就會向外發(fā)散,從而導致寶寶在剛剛入睡的時候容易出汗。如果寶寶出汗的部位在胸部以上,常見的多為頭頸部,并只在剛剛睡著的最初一兩個小時出汗,快到午夜的時候就不再出汗,且能睡得很安穩(wěn)。說明寶寶的健康沒有問題,這種出汗現(xiàn)象屬于正常范圍。但如果寶寶后半夜依然出汗,甚至到天亮前床單都是濕漉漉的,這種情況就要引起媽媽的注意了,因為“盜汗”一般由肺氣不足引起,但同時也提示可能有感染,最好還是帶孩子看看醫(yī)生。
媽媽觀點:寶寶多汗是因為缺鈣。
專家解讀:1~3歲的寶寶,除了多汗,如果還伴有枕禿、肋骨外翻等其他癥狀,應考慮有缺鈣的可能。
1~3歲這個階段,由于寶寶囟門要封閉,加之長骨骼、長牙齒,對鈣質的需求量較大,易出現(xiàn)鈣不足。但媽媽不能單憑多汗這個單一的癥狀就斷定寶寶缺鈣。如果寶寶缺鈣,除多汗外,還會出現(xiàn)囟門不閉、牙齒不長、肋骨外翻、枕禿等其他癥狀。所以媽媽不要單憑一種癥狀就對寶寶的身體狀況下結論。
媽媽觀點:寶寶是因為體虛才會多汗。
專家解讀:部分寶寶的確是因為體虛所以多汗。
中醫(yī)認為,氣虛導致自汗,陰虛導致盜汗,當陰陽不協(xié)調時,陽氣虛容易自汗,晚間陰氣不足則容易盜汗。
氣虛會導致出汗。如果寶寶面色蒼白、肌肉松軟、心跳過速、長出氣、疲勞無力加之多汗,提示寶寶有氣虛的可能。
陰虛也會導致出汗。如果寶寶在后半夜依然出汗,并伴有睡眠不安,則是陰虛的表現(xiàn)。對于體虛的寶寶,如果需要藥物調理的話,建議媽媽最好找專業(yè)的中醫(yī)師為寶寶進行診斷,這樣可以做到對癥治療,保證治療的安全和療效。
簡單的食療方。如果寶寶的癥狀較輕,媽媽也可以在家中試著用食療的方法為寶寶進行調理。比如,針對自汗的寶寶,媽媽可選用浮小麥、麥片、大棗、百合等補氣的食物熬粥給寶寶食用。對于盜汗的寶寶,媽媽可以讓寶寶適當多吃一些枸杞子這類補陰的食物。
媽媽觀點:寶寶多汗是好事,說明寶寶火力壯,是強壯的表現(xiàn)。
專家解讀:通常對男孩來說,是這樣的。
由于男孩子元陽壯盛,因此男孩子本身就具有火力壯的特點。一般我們會發(fā)現(xiàn),火力壯的男孩子大多手腳溫熱,這是陽氣盛的表現(xiàn)。陽氣盛說明生長旺盛,新陳代謝快,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xiàn)象。
媽媽觀點:寶寶多汗說明寶寶有內火,是上火的表現(xiàn)。
專家解讀:寶寶上火多為食火,乃飲食過盛所致,多汗也是食火旺盛的一種表現(xiàn)。
寶寶有內火常是由飲食不當引起的。寶寶如果肉食攝入過多、喜食煎炸類食品、頻繁進食,就會出現(xiàn)面紅耳赤、脾氣暴躁、大便干燥等癥狀,表明寶寶火氣較重。這時媽媽就需要為寶寶清火、清腸,進行飲食調理。
可通過飲食幫寶寶調理內火。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讓寶寶餓上兩天或者每頓飯比平時少吃些。監(jiān)督寶寶不吃肉類食物,不吃零食,少吃高熱量食物,喝些清淡的米粥。通過這樣的飲食調理,一般情況下寶寶上火的癥狀都能得到相應地緩解。寶寶在上火的時候,很容易感冒引起發(fā)燒。因此,媽媽一定要盡快給寶寶瀉火,除控制飲食以外,媽媽可適當給寶寶食用一些清火的食物,比如西瓜、梨或綠豆湯。
所以,如果寶寶精神狀態(tài)良好、生活生理狀態(tài)正常,適當?shù)爻龊箤殞殎碇v是有益的。但是如果寶寶精神狀態(tài)不好,表現(xiàn)為臉色不好、飲食狀態(tài)不好、晚間睡眠不安或患有感染性疾病,同時伴有通宵出汗、稍一激動渾身出汗、安靜坐著的時候也會出汗等多汗癥狀,就需要媽媽盡快帶孩子到醫(yī)院就診,查明原因,對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