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大概到了三歲左右,會出現愛比較的心態(tài)。尤其是那些追求完美的孩子,如果發(fā)現其他人在某些方面超越了自己,心里難免會出現憤怒,委屈,不甘的情緒。這些孩子既不能接受別人的優(yōu)點,也不能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因此,他們需要家長的引導,如果處理的及時,那么對孩子并不會產生什么影響,為此,家長需要做到以下的這些事情:
1.不要輕易將孩子與別人做比較
家長大聲責罵孩子,將孩子與他人作比較是很常見的事情。在父母看來,這種教育方式是為孩子好,但是卻讓孩子很容易產生自卑感和自信心。孩子有很強的觀察力,其實不需要家長提醒,孩子也會自己與他人作比較,孩子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后,父母還要進行比較,無疑會讓情況變得更加糟糕。
其實在教育上,拿自己的孩子與他人作比較是很常見的,但是正面的比較會讓孩字認清自己找到目標,向目標前進。其次,讓孩子確立目標,人會在與他人的對比上找到自己的目標與理想。但是如果處理不好,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傷害。想要造成良性的比較,父母也不要忘記欣賞自己的孩子,積極表揚孩子的優(yōu)點。如果孩子犯了什么錯誤,或者說有了缺點,也不要通過與他人的比較來促進孩子的改正。如果家長能夠抱著公正的態(tài)度,告訴孩子,孩子反而有可能會獲得進步。
2.愛比較可以變?yōu)檫M步的動力
孩子喜歡比較的,大都比較爭強好勝,如果家長能夠抓住孩子的這個特性,利用孩子的競爭性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把孩子的嫉妒轉為進步的動力。比如孩子嫉妒同學的成績比他好,家長就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之所以成績比較優(yōu)秀,是因為他學習很認真,上課也不開小差,等等。告訴孩子只要自己努力,也可以和同學一樣優(yōu)秀。如此等等,孩子就會將嫉妒轉化為前進的動力。
3.讓孩子接受自己的缺點
每個人都有優(yōu)點和缺點,孩子也是這樣,所以對于孩子的缺點,家長應該用一顆寬容的心去對待,接受孩子的缺點。如果因為孩子的缺點而指責孩子,只會讓孩子越發(fā)難以接受自己的缺點。有的事情只靠父母的責備并不會有改善,如果父母能夠換個思路,先夸獎孩子一番,再引導孩子去思考自己的缺點,讓孩子知道自己哪里做錯了,這樣效果會好很多。
作為家長,一定要教會孩子正確認識自己,欣賞自己的優(yōu)點,告訴孩子,無論誰有多優(yōu)秀,在家長心中最棒的永遠都是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