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主要對呼吸系統(tǒng)和心血管系統(tǒng)造成傷害,包括呼吸道受刺激、咳嗽、呼吸困難、降低肺功能、加重哮喘、導致慢性支氣管炎、心律失常、非致命性的心臟病、心肺病患者的過早死[3]。老人、小孩以及心肺疾病患者是PM2.5污染的敏感人群。
如果空氣中PM2.5的濃度長期高于10微克/立方米,死亡風險就開始上升。濃度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總的死亡風險就上升4%,得心肺疾病的死亡風險上升6%,得肺癌的死亡風險上升8%[4-5]。
PM2.5的危害固然不可忽視,但仍不可與吸煙相比。對于煙民而言,千萬不要有“反正空氣污染,抽不抽煙一個樣”的心理。吸煙可使男性得肺癌死亡的風險上升22倍(也就是上升2200%),女性的風險上升12倍(1200%);使中年人得心臟病死亡的風險上升2倍(200%)。
從全社會的角度出發(fā),降低PM2.5這些看似不大的風險,收益卻是很大的。美國環(huán)保局在2003年做了一個估算:“如果PM2.5達標,全美國每年可以避免數(shù)萬人早死、數(shù)萬人上醫(yī)院就診、上百萬次的誤工、上百萬兒童得呼吸系統(tǒng)疾病”[7]。相比當前的中國,美國當時的空氣質量已經相當不錯,只有很少的地區(qū)存在略微的超標[8]。如果中國的PM2.5能夠達標,社會收益無疑將會是巨大的。
上述關于PM2.5死亡風險的數(shù)據源自2002年發(fā)表于《美國醫(yī)學會雜志》的一篇論文[4]。這篇論文分析了一項長期研究中參與者的死亡率和空氣污染之間的關系,發(fā)現(xiàn)死亡率升高與PM2.5和二氧化硫的污染有關聯(lián),而與粗顆粒物污染沒有可靠的關聯(lián)。該項在美國進行的前瞻性研究始于1982年,當時招募了120萬的參與者。論文的結論是基于長達16年的隨訪數(shù)據,是目前關于PM2.5污染增加死亡風險最可靠的證據。
作者:譚知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