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簡單地說就是自己輕視自己,自己看不起自己。這是對自我潛能的一種壓抑、對他人能力的一種過高判斷的心理。在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看來,人在生活中時刻可能產(chǎn)生自卑感,生活的一些不足,都可能使人產(chǎn)生灰暗的情緒,且這種情緒還會因為自己與周圍人的比較而加劇。因此自卑會使孩子有自怨自艾、悲觀失望等消極心理,這樣就會使孩子產(chǎn)生沉默寡言,甚至自暴自棄等現(xiàn)象。孩子的很多悲劇,往往就是人的自卑心理導致的。孩子自卑,如果得不到及時的糾正,不僅有礙于孩子的健康成長,而且就是在長人后也會顯得膽小怕事,人更會顯得懦弱。所以,當孩子有了自卑感后,職場媽媽就要注意引導自己的孩子,把孩子從自卑“導”向自信。
叢染本是一個很優(yōu)秀的孩子,但不知什么原因,一讀起課文來總是結(jié)結(jié)巴巴的,為此,他開始變得沉默寡言,這種明顯的自卑心理使他的成績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一天,叢染找到老師,告訴老師自己的苦惱。有一次他在給同學們示范讀課文的時候,一不小心把“鞋子掉進河里”讀成“孩子掉進河里”,惹得同學們哄堂大笑。他因此受了刺激,從此,他只要一讀起課文總是結(jié)結(jié)巴巴的。
但這位老師聽完孩子的講述,驚訝地對叢染說:“什么,你有讀書結(jié)巴嗎?我怎么沒有發(fā)現(xiàn),有時雖有不順,那是你對課文不熟的原因,更多的時候都是流暢的。”其實,老師也注意到他朗讀水平的下降。
“不可能的,我感覺自己一讀課文的時候,頭腦就會很亂,每次都這樣。”
“沒有的,要不下次在課堂上我多叫你讀讀。”老師說。
從那以后,老師每天上課都會讓叢染示范讀課文,無論叢染讀得有多結(jié)巴,老師都會說一句:“讀得很好.要是對課文內(nèi)容再熟一些讀的就更好了。”慢慢地,叢染相信了老師的話,認為自己結(jié)巴的原因是對課文內(nèi)容不熟導致的。于是他開始多讀課文,不久,他的朗讀水平又恢復(fù)到原來的樣子了。叢染走出了自卑的陰影。是老師的鼓勵和贊揚,使叢染恢復(fù)了自信,改去了他結(jié)巴的毛病。
那么,職場媽媽如何用引導的方式,讓孩子從自卑到自信呢?
l.鼓勵孩子。
改變孩子自卑的狀況,最忌諱的就是用批評、斥責的語言,媽媽要隨時隨地用語言鼓勵孩子去做一些事,成功了,就多加贊賞;即使不成功,也要想方設(shè)法使孩子對失敗感覺不到太大的壓力。
著名成功學家拿破侖·希爾小時候,人們認為他是一個十足的壞孩子,他也因此感到十分自卑,生活更是難求上進。這種情況一直保持到后母的出現(xiàn),僅僅是后母的一句話,改變了他原有的糟糕狀態(tài)。當時,后母第一次到他們家,父親在向后母介紹他時說:“這就是拿破侖,全家最壞的孩子。”沒想到母親卻把雙手放到他的肩上,眼睛里閃爍著光芒,說:“壞孩子?一點也不像,我看他本是一個最聰明的孩子,只是我沒能把他的本性誘導出來罷了。”繼母贊賞的話改變了拿破侖·希爾自卑的心態(tài),也造就了優(yōu)秀的成功學家拿破侖·希爾。
2.利用榜樣的作用。
面對自卑的孩子,職場媽媽要懂得利用榜樣的作用,多讓孩子學習名人是如何克服自卑、建立自信心的。
一個孩子被父親帶到貝多芬故居參觀,孩子問父親:“貝多芬長得很帥嗎?”
“不。”父親回答,“他從來也沒有結(jié)過婚,因為貝多芬長得太丑了,雖先后愛上過好幾位貴族女子,但都遭到了拒絕!”
“那他該有一雙會欣賞音樂的耳朵吧!”孩子又問。
“不。貝多芬二十六歲開始耳聾,晚年全聾,只能通過談話冊與人交談。但他說‘我要扼住命運的喉嚨!’也許是有這樣的決心,對他來說,在耳聾的時候創(chuàng)作音樂并沒有別的音樂家那么難。”
孩子被貝多芬的事跡感動了,在回來的路上,孩子的腰好像直了很多,如果人們仔細看孩子的腿會發(fā)現(xiàn),孩子的右腿裝的是假肢。
3.讓孩子展示他的優(yōu)點。
對于自卑的孩子來說,自我價值會在他自己的心里飄搖不定,因此要多展示孩子的優(yōu)點,以此來強化他心理的優(yōu)勢,這是讓孩子克服自卑的有效辦法。如:讓孩子為自己記一本“成功簿”,讓孩子每周記下自己的成功,并告訴孩子,所謂“成功”,不一定有了不起的成就,任何的小進步,以及為這種進步所做出的努力,都有資格記載入冊;為孩子準備一些小獎品——每當孩子做出了一點成績,或做了一件令他自己感到自豪的事——要及時獎勵孩子,這些獎品讓孩子在貧困中找到成功的感覺和樂趣。
職場媽媽教子私房話
面對一個自卑的孩子,尤其是職場媽媽,要注意用引導的辦法把孩子從自卑的泥潭中拉出來,并且能把孩子“導”向自信,這樣,孩子才會變得優(yōu)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