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是課堂教學,而課堂教學中教法和學法是主要手段。根據小學生具有模仿性、活動性、漸進性、協(xié)調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特點,必須進行學法指導,使學生學會正確的學習方法,是走向成功的道路。
一、引導學生掌握學習過程
學習過程的掌握實際上就是掌握學習方法。通過學習過程的總結,可以使學生從動態(tài)的角度把握學習方法,從而使學習方法的靈活性大大增強。引導學生掌握學習過程,其意義是:①這是一種自我認識的活動,可以使學生對自己的智力活動自我反省和體驗,使能力盡快發(fā)展,并實現(xiàn)兒童自我探索學習方法的愿望,其結果是不僅使兒童體會到應該怎樣學習,而且養(yǎng)成了邊學習、邊思考的良好習慣。②伴隨著由于掌握了合理的學習方法而獲得最大的學習效果而來的積極體驗,增強自信心、自尊心又構成了今后智力發(fā)展的內部動力,從而增強學習的主動性。③對于學習過程的自我總結,這本身就是一種對學習過程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和概括的思維活動,從而達到鍛煉兒童的思維能力。④加強兒童的反饋活動,可以使兒童的學習過程不斷優(yōu)化。
二、幫助指導學生回顧自己學習過程
(1)在教學檢查中,教師不僅滿足于學生是否掌握了事實性的知識,而且要檢查他們的學習過程。例如:在檢查背誦課文時,不能只要求背出來就行了,還要說出是怎樣背的?引導總結背誦方法。課堂提問時可啟發(fā)學生怎么想的?你為什么知道?對學生思維技能進行訓練,幫助他們掌握通過思考進行的學習方法。
(2)引導學生多想。多想就是一種思維技能的訓練,教師在引導學生宏觀閱讀的同時多想養(yǎng)成邊思考、邊觀察的習慣。例:圖上畫的是什么時候?教師:圖上的水為什么是紅的?學生:太陽映的。教師:是朝陽還是夕陽?學生:是朝陽。教師:圖上畫的是什么時間?學生:早晨。學生從水色通過一系列邏輯思維推理,得出結論,這是通過思考獲得知識的方法,同時也是一種學習能力。
(3)結合閱讀活動引導學生思維訓練。利用句子的上下文聯(lián)系來理解新詞的意思。例如:①先讓學生讀一個句子,對新詞不準查字典,也不準提示和解釋,而反復讀句子,從句子上下文關系來揣測新詞含義,這樣訓練,一方面可使學生掌握解詞方法,另一方而可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②利用句子基本意思理解整個句子含義。具體的做法是先在教材中挑選一個句子,然后由教師選擇幾個詞,讓學生根據句子的意思從中選擇一個恰當的詞,并要求理解句子的意思。③理解比喻。對比喻的理解是一種復雜的思維技能,要進行大量的思維活動。其方法是教師先教出幾個不同的比喻方法,待學生掌握后,出示幾個句子,讓學生按先前的方法,來理解它們比喻什么?并說明道理。④發(fā)揮想象思維在學習過程中的作用。借助想象進行學習,本身就是一種十分有效的學習方法,小學語文課本中有大量的文學作品,而文學作品主要特點是借形象來思維,以情感人,可以使學生對訓語、句子和課文的理解更為深入。例如,理解《月光曲》中“幽靜”一詞,有的學生馬上回答:“幽雅安靜。”這不能說明理解了。這是十分抽象的詞,要獲得對這一詞的理解,教師要引導學生借助想象思維,引導學生在頭腦中形成有關幽靜的畫面,即心理想象:朦朧的月光,小鎮(zhèn)的河邊,無人的小路,遠處茅屋閃爍的燈光……只有當學生能對幽靜的描述通過形象性的詞語形象化后,學生才會達到真正的理解。再如:體會《少年閏土》一文的第一段,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利用想象在頭腦中形成畫面:深藍的天空,金黃的圓月,海邊沙地、一望無際的西瓜,項戴銀圈,手提鋼叉盡力刺猹的少年,扭身從少年跨下逃走的猹……把學生帶人作者描述的意境,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見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