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長多大,始終都是父母的孩子!”父母們常常會把類似的話掛在嘴邊,孩子只好不言不語地聽著。這不是反感,也不是為了細細“品味”,只是無可奈何罷了。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已經(jīng)學會了聆聽和忍耐。聽的時候,孩子表面上大都是一副接受的樣子,而聽的結果卻常常是“這只耳朵進去,那只耳朵出來”。
有些父母總想束縛孩子那副逐漸“硬起來的翅膀”,以為稍一放松,孩子便會“飛到天上去”。父母們只怕孩子會扯遠了與自己的距離?!笆`”尚不夠,還要用他們巨大的慈愛的身影掩護孩子,并讓孩子知道在他們“無助”的那些歲月里,做父母的是怎樣為他們遮擋了生活中的日曬雨淋,為他們作了怎樣的犧牲。
孩子需要父母的關懷,但卻不需要父母充當他們一生的保護傘。眾多的父母只把孩子當做一種屬于父母權利以內(nèi)的特殊“財產(chǎn)”,而忽略了孩子作為一個活生生的人。他們有著自己的思想、感情、自尊心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孩子需要獨立思考,而不能處處以父母的想法作為行事的準則。當然,孩子熱愛自己的父母,知道是父母給了化生命中的一切,為他作了巨大的犧牲。同時,他們也愿意為自己的父母作出同樣的犧牲。盡管他們不可能做到父母為他們做過的一切事情,但他們存有“孝順”、“報答”父母的良好愿望。
沒有哪個孩子喜歡父母老是把“父母為你操勞了一輩子,難道你就是這樣對待父母的嗎?”這句話掛在嘴邊,也沒有哪個孩子不曾聽到父母這么說過。在他們五六歲時,母親會說:
“你要知道十月懷胎的煎熬,就會想到媽媽是怎樣過來的了?!?/P>
“生你時用了十八個小時,你可不知道那是怎樣的痛苦!”
“你是喝媽媽的奶水長大的,媽媽那時可是奶水不足??!”
做父親的同樣會表達,而且口氣更加堅決:
“你以為你吃空氣就能長得這么大嗎?”
“為了你,我和你媽媽都添了白發(fā)?!?/P>
“自從有了你,家里有了多少麻煩?!”
這些經(jīng)過“藝術”處理的語言,不停地灌輸?shù)胶⒆佑仔〉男撵`,使他們感覺自己是這世界上多余的人,給人制造麻煩的人,或者就是“不受歡迎的人”……從小就有了不同程度的“負罪感”。
為此,孩子做事時謹小慎微,生怕觸怒了父母,或者引起他們傷心。父母的生氣和傷心會使孩子難過得無地自容,就像一把無形的刀子,切割孩子的心,令他們痛苦不已。這也使孩子一方面需要父母關懷、照顧;另一方面,又懼怕接受,因為每接受一些,就給“負罪”的心頭更添一份沉重,而父母也就更有權利左右自己的心理。
事實證明,缺乏創(chuàng)造力的孩子,樂于接受父母的這般教誨。他們難于通過自我的想象和思考,運用自己的雙手去完成每一件事。盡管父母也無時無刻地對他們讜那些“老掉牙”的套話;盡管他也不一定能聽進去,但他們卻真正成了逃不出父母身影的孩子:永遠長不大,永遠難以成熟。據(jù)此,我們或許應該向做父母的進言,當他們嘴里喋喋不休地說著“如何如何”愛孩子,為孩子奉獻了什么時,是否可以靜下心來認真想一想:
●這樣說會不會失去了愛的意義?因為出自親情的愛是不必掛在嘴邊的。
●這樣說的目的是什么?是需要孩子將來報答嗎?
●這會給孩子造成巨大的精神壓力,他們會永遠感覺自己對不起別人,尤其是父母。
●這會使孩子永遠處于幼稚階段,他們感到“既然你們愿意這么做,那就做下去吧!”既然有父母給安排的一切,孩子做什么還要緊嗎?
●愛孩子,但不必掛在嘴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