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里,聽幾位家里有考生的媽媽嘆氣說:“考試前一個月,全天泡在冷氣房里溫習功課。考試那天沒冷氣,竟然像枯了一樣,頭暈、口渴、全身冒汗。不用問也知道,完了!”怨誰呢?怨媽媽太疼孩子,過分保護,把孩子養(yǎng)成溫室里的花兒,耐不住小小的氣溫變化!
很多母親明明知道考前泡冷氣房,考試時必定不能適應。但家里有冷氣機,怎舍得看孩子揮汗溫習功課而不開冷氣呢?
這就是現代母親的困擾與矛盾。
這件事,我們可以推想很多教育孩子的問題。我們都知道讀書是絕對需要很大耐性的,父母希望子女功課好,必須從小培養(yǎng)他們的耐性。可是,從那兒培養(yǎng)呢?
想想我們的日常生活,每樣東西都在力求便捷與快速。速溶奶粉、速溶咖啡、速食面、即顯像電視、遙控選臺器,想吃、想喝、想看,不用“等”,馬上就有!天氣太冷,開電熱器;天氣太熱,開冷氣機;要吃熱的,開微波電爐;要吃涼的,開電冰箱……媽媽們好欣慰,寶寶需要什么,馬上能給什么。媽媽想:我的寶寶好幸福!
老祖母看著好嫉妒,說:“可惜我生錯了年代,能晚生幾年多享福。小時候,我們想吃好的、穿好的,要等過年;想吃點心,要等媽媽做;想玩玩具,也要等爸爸有空才能幫我們做;想烤火取暖,更要等奶奶慢慢生火、慢慢扇爐……每樣東西、每件事都要耐心等,哪兒像現在的孩子,連聽故事都不用等,輕輕一按錄音機,故事錄音帶中就會講了。現在的孩子真幸福!”
現在的孩子果真幸福嗎?也許表面上看起來是幸福的,凡事不用“等”,的確很痛快,但他們沒機會借著“等”來訓練“耐性”,又何嘗不是損失呢?
一個人要成功,不管做學問也好,習藝也好,要創(chuàng)業(yè)、立業(yè),都需要極大的毅力和耐性。尤其在競爭的社會,毅力和耐性往往是成敗的決定因素。年輕的媽媽們如果希望幼小的孩子上學后功課好,平步青云地走上成功的人生,就得好好訓練孩子的耐性呀。
問題是,太方便、太進步的生活,使得我們越來越沒有機會從日常生活中訓練孩子的耐性,怎么辦?我想,唯一的方法就是媽媽多動腦筋了。很多玩具和游戲,好好利用、好好指導,都可以有效地訓練耐性。例如積木、拼圖,讓他們專心地、耐心地玩吧千萬不要養(yǎng)成“半途而廢”的習慣。積木堆到一半,不要喊他們來吃飯;拼圖還沒拼完,不要叫他們去洗澡;一張畫畫到一半,擱下筆向你討點心,不要給他們。如果有困難或厭倦了,從旁鼓勵、暗示,協(xié)助他們一定把它完成,能有始有終地把每件想做的事做到底、做到完成,就是最好的“耐性”訓練。
有人帶孩子到野外郊游,坐車子不坐到底,故意在目的地的前一站下車,大人陪著孩子一起走,沒走到目的地以前,不準喝水,不準吃點心。口渴、肚子俄就走快一點,這也是很好的“耐力”訓練。
總而言之,教育孩子是需要動腦筋的。而更重要的是:要培養(yǎng)孩子的耐性,做媽媽的自己先要有“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