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幸福美滿的家庭是幼兒心理健康發(fā)展的重要條件。父母爭吵、分居、離婚、再婚、父母一方的缺失等都會對幼兒的心理健康發(fā)展產(chǎn)生不良的影響,使幼兒的心靈遭受創(chuàng)傷,精神發(fā)生偏移,甚至危害終生。在眾多的家庭變故中,離婚是造成子女心理異常的一個重要的原因。父母離異意味著親情的崩潰,被迫與父親或母親的分離,使孩子在精神上遭受了巨大的重創(chuàng)。很多幼兒在父母離婚的心理刺激下,性情發(fā)生改變。有的變得孤僻、憂郁、退縮;有的變得敏感、多疑、猜忌;有的變得粗暴、煩躁,甚至出現(xiàn)嚴重的攻擊性行為。幼兒長期受消極情緒情感的影響,將會產(chǎn)生心理疾病,因此,積極的引導和干預將必不可少。
(1)教育方法得當
處在不健全家庭的幼兒往往性格孤僻、自卑、敏感,因此在教育上要耐心細致,不能粗暴對待,更不能諷刺挖苦。要善于發(fā)現(xiàn)這些孩子身上的優(yōu)點,喚醒和鼓舞幼兒潛在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出幼兒最大的學習潛能。讓其全身心地投入,使心靈得到舒展,個性得到張揚,從而促進其良好適應能力的發(fā)展,實現(xiàn)心理健康教育。
(2)用愛心撫平創(chuàng)傷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用心靈的愛撫來醫(yī)治心靈的創(chuàng)傷,用精神的甘露來滌療精神的污染。”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努力為這些不幸的幼兒營造一個和諧、溫馨的環(huán)境,讓他們感受到來自父母以外的更多的關愛,以此來彌補他們缺乏的親情,撫平其心靈的創(chuàng)傷。讓這些孩子感覺自己生活在一個充滿希望、充滿陽光的集體里,雖然身處不幸,但又特別的幸運。
丹丹曾經(jīng)是個無憂無慮的小公主,活潑、開朗,人見人愛。由于一次意外的車禍,媽媽永遠地走了,從那以后丹丹變成了另外一個人,她自卑、躲避、退縮。在幼兒園里丹丹有意回避集體活動,不與老師和同學交往,常常一個人望著幼兒園大門發(fā)呆,還經(jīng)常偷偷哭泣,嘴里不停地嘮叨“我要回家”“我要媽媽”。后來,在一次家訪中,老師發(fā)現(xiàn)丹丹竟然喜歡幫助爸爸做家務,便在第二天開展的“扮家家”的游戲中,有意讓丹丹來當“媽媽”,午睡后要幫助寶寶們疊被子,吃飯前要為寶寶們拿餐具……丹丹忙得不亦樂乎,可愛的小臉上終于出現(xiàn)了久違的笑容。見到此情此景,老師立即表揚丹丹干得好,是個合格的“好媽媽”,并且當著全班小朋友的面豎起大拇指,夸丹丹是個懂事的好孩子。從此,丹丹對老師產(chǎn)生了親密感,慢慢接受了失去媽媽的現(xiàn)實,性格也開始發(fā)生了變化……
(3)尊重孩子的隱私
前不久,班里轉來一個叫峰峰的小男孩。由于父母離異,峰峰一直和奶奶生活在一起。一天,峰峰突然問我:“老師,你知道什么是離婚嗎?”我當時被這個突如其來的問題驚呆了,一時啞口無言。只見峰峰兩只眼睛紅紅地說:“我知道,就是爸爸媽媽不再愛峰峰了,不再帶峰峰去吃肯德基了。”我不知應該怎樣安慰這個受傷的孩子,只是輕輕地撫摸他的頭。峰峰似乎感覺到了我對他的憐憫,又問道:“老師你知道我為什么要轉園嗎?”我搖搖頭。“你蹲下來我跟你說。”峰峰趴到我的耳邊悄悄地告訴我,他在原來的幼兒園有一次和小朋友因為上廁所排隊打起來了,老師還沒有了解情況就狠狠地批評了那個小朋友,還對全班的小朋友說:“峰峰爸爸媽媽離婚了,他是個很不幸的孩子,大家以后要多照顧他,誰也不許欺負他。”峰峰告訴我老師的話讓他感覺很不開心,他受不了小朋友的憐憫、同情和嘲諷,慢慢開始害怕上幼兒園,害怕看到小朋友,奶奶知道后,將峰峰轉到了我們幼兒園。最后峰峰用懇求的眼神望著我說:“老師,你能替我保密嗎?我怕別的小朋友會知道。”“放心吧,老師不會告訴任何人的,我們拉鉤……”
離婚家庭的孩子,往往自卑、敏感,害怕別人觸摸到自己的痛處,他們所需要的更多的是理解、尊重,而不是同情、憐憫。針對這一點我們一定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在日常生活、學習和活動中多給予他們一些關心、支持、鼓勵,而不是一味地可憐他們。同時,也要對其父母進行教育,即使離婚了,也要正面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