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三周歲的孩子,第一次離開熟悉的大人,跟著陌生的老師,和一幫陌生的同齡人,走進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小家伙們會表現得怎么樣,是哇哇大哭還是呵呵大笑?記者來到位于施家花園社區(qū)的星辰幼兒園。
鏡頭一人哭帶動全班哭
朵朵是個可愛的小姑娘,本來還拿著積木,玩得好好的,不知道為什么,大家“一不留神”,就哇哇地哭開了,邊哭邊大聲喊著:“外婆,外婆,我要外婆……”班主任吳老師趕緊跑過來,一把抱起她:“朵朵,這么乖的小姑娘,怎么了?”
沒想到,朵朵還來不及回答,她的哭聲“帶動”了全班二十多個小家伙,一下子教室內哭聲一片,喊“爸爸、媽媽”的,吵著“我要回家”的。還好老師們有經驗,抱起哭得最厲害的幾個小孩哄他們。緊接著,一看老師拿出圖畫書,說要講故事了,大家就掛著眼淚安靜了下來。
上廁所的小插曲
到了上廁所的時間了,在老師們的帶領下,大家排隊進入廁所小便。大多數小朋友上完廁所就出來了,可貝貝卻在里面忙開了,他要干什么?原來是督促大家要沖水:“媽媽說,小便以后要沖水的,不要忘了”,“旁邊那里按一下就好了”??从袔讉€小朋友動作慢,他急了,索性走上前去,幫他們按按鈕,看水沖下來,才放心地走開了。
與勤快的貝貝相比,另外一個小男孩就羞紅了臉。坐在教室內,剛開口說“老師我要小便”,結果褲子已經濕了。雖說老師趕緊過來幫他換褲子,但看到有這么多小朋友看著自己,小家伙還是有些不好意思,臉紅了,老師過來安慰他,他才又開心地去玩了。
來了就不肯回家了
一開始哭著要回家,半天下來,等到了回家時間,家長來接了,幾個小家伙卻不愿意回去了。小男孩祝浩純,看到來接他的是爺爺,連聲說“我還要在這里再玩一會兒”。聽他爺爺說,之前祝浩純只來幼兒園玩過一次,就喜歡上了,在家里常常吵著要來幼兒園。
還有一名叫沈元浩的小朋友,索性和來接他的媽媽玩起了“躲貓貓”,躲到門后面,躲到桌子下,就不想媽媽找到他。要離開幼兒園的時候,小元浩還在吳老師臉上親了一下,依依不舍地說:“我明天再來?!崩蠋熈粞越ㄗh放學后多問問寶寶今天玩了什么好玩的游戲因為暑假上過親子班過渡,小朋友對幼兒園、老師不再陌生,第一天的表現普遍不錯。估計兩三天之后,感覺有點玩膩了,可能會哭。家長很關鍵的一點是要“硬下心腸”,如果“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不能每天送寶寶去幼兒園,就會導致寶寶每次來園都哭鬧不止,形成惡性循環(huán)。
平時送孩子上幼兒園時,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示留戀,或趴窗偷看,只需愉快地說“再見”,然后馬上離開;寶寶不聽話時,不要說“讓老師管你”,使得他對幼兒園有一種害怕心理。有些家長送孩子入園,當著孩子的面,對老師千叮嚀萬囑咐,希望老師給予關注。這樣會把家長的焦慮情緒傳遞給孩子,讓孩子覺得在幼兒園沒有安全感。家長可以在孩子離開后通過電話和老師交流。
建議家長在放學后,多問問小朋友“今天干了什么”、“玩了什么好玩的游戲”,對孩子的回答,要認真地聽,多給他們鼓勵。
“孩子,你為什么來上學?”
“孩子,你為什么來上學?”就在開學第一天,坐在文三街小學一年級教室里的新生,收到了一個看似很簡單的“考題”。其實,這道“考題”的回答,能牽出許多教育學問。
有的為了知識
有的不知原因
讓人意外的是,這群剛從幼兒園走出來的孩子,都挺喜歡說抽象的“知識”二字。“幼兒園平時都在玩,進了小學就能學到知識”、“進了小學能學到更多更新的知識”。為什么要學知識?新生們也回答得“有理有據”。有人說“學到知識能變成大人”,有人答“學到知識就能變得更聰明了”,還有的更實惠“就能認很多字,能看報紙了”。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有的孩子不知道“為什么來上學”。有一位男孩想了一會兒還是搖搖頭,“我也不知道”。有的則推到了家長身上,“我外婆和媽媽讓我來的”。
老師點評
給孩子的目標“落點”要低
文三教育集團總校長高榮法說,雖說這是孩子的答案,但其實是家長想法的反映。給剛入學的孩子定一個目標,這是很有必要的,可以讓孩子朝著目標努力,但目標的“落點”一定要低,要能“看得見、摸得著”,比如做好當天的作業(yè)、完成老師交給的任務,這樣孩子才能每天有一種快樂感和成就感。沒有目標或目標過于“虛無縹緲”,對小孩子都起不了鼓勵作用。
來上學是為了玩
這樣的孩子不少
來上學是為了玩,這樣的孩子也不少,“小學會比幼兒園更好玩”、“能認識更多的新朋友,大家可以一起玩”。玩什么?也有的孩子目標明確,“小學有體育課,我最喜歡了”、“小學有計算機課,我喜歡電腦”。
除了玩以外,也有的孩子,說到了“養(yǎng)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能遵守紀律”等行為習慣方面的原因。
老師點評
玩也是一種學問
杭州市教科所干亞莉老師說,有調查表明,有同伴玩是孩子去學校最重要的原因,但卻往往被成人忽視,甚至貶稱“就知道玩!”其實,家長對低年級的孩子,不必“斤斤計較”成績的一分兩分。玩,是孩子的天性,玩也是學習。在玩中,他們懂得了“游戲規(guī)則”。
至于行為習慣方面,家長告訴孩子小學的基本要求,不再是幼兒園的“松散”,也是有必要的。
這么小就知道
考上大學找好工作
還有不少孩子的答案“老氣橫秋”,他們不假思索地回答:“能夠考上好的大學”、“長大了就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長大了就能賺錢”。有的孩子還回答得更具體,甚至用到了“反面教材”:“媽媽說了,找不到好的工作,就只能去討飯了。”
老師點評
別讓結果“指揮”過程
干亞莉老師說,學會生存,這是社會對一個孩子最起碼的要求,考上好的大學、找到好的工作,本身是無可厚非的。但在這種狹隘的教育價值觀指導下,隨著年級的升高,孩子的學習興趣逐年下降。其實,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是尋找自己、發(fā)現自己的過程。家長要關注的是這個過程,和老師一起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發(fā)現“自己”;而不是鎖定一個固有的結果,任結果來“指揮”過程。
始業(yè)教育要持續(xù)兩個星期
開學了,杭州天成教育集團水湘校區(qū)迎來了很多新面孔。這些孩子第一天進學校在五花八門的“表演”中開始了自己的小學生活。
鏡頭
“要不回幼兒園也行”
一大早,家長們準時把孩子送到學校來報到?;蛟S是害怕陌生環(huán)境的緣故,一個小男孩剛來報到就吵著爸爸說要回家,“要不回幼兒園也行”。一旁的爸爸和老師哭笑不得,好不容易讓他答應留下來,但眼淚還是在眼眶里轉。
老師點評:上小學,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一個較重大的轉折點,除了在物質上幫助孩子做好準備外,還要營造入學的情境,讓孩子對小學產生向往,對父母減少依賴。平時,家長在和孩子的聊天中,要不時傳遞這樣的信息:“你長大了,上小學了,爸爸媽媽真高興!”讓孩子知道,父母為自己的成長高興,為自己上小學自豪。
穿著拖鞋來上學
第一天報到,有幾個小朋友對學校要求不了解,穿著拖鞋來上課。老師告訴他,以后不能穿拖鞋來上課,要換成涼鞋。他嘟嘟嘴,摸摸后腦勺:“幼兒園里老師都不管我的呀?!?/P>
老師點評:剛剛進入學習生活,孩子既新鮮又忙亂。看課程表理書包、削鉛筆、排隊、寫作業(yè)、做課前準備、上廁所、拿餐盤、洗澡、穿衣服、鋪床疊被……給他們時間,讓他們自己動手從細節(jié)做起,一定能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
上演“捉蟑螂”大戰(zhàn)
上課10多分鐘后,就有孩子開始做小動作了。一個調皮的小男生在老師眼皮底下左顧右盼,然后旁若無人地回頭跟另一個男生打鬧。被點名后,才老實了一會,沒幾分鐘又“原形畢露”了。這時,有個女生突然報告老師說“有蟑螂”,在學生中間引起一陣騷動。這個男生“如獲至寶”,馬上鉆到課桌底下,課堂上頓時上演了一場“捉蟑螂”大戰(zhàn)。
老師點評:有事要舉手報告,不隨意離開教室、不隨意離開座位,這些課堂常規(guī)對一年級新生來說還是很陌生的。不能批評他們,要讓他們明白“遵守課堂紀律是一個小學生最光榮的舉止”。
學校動作
開學后兩個星期時間
專門做幼小銜接
天成教育集團水湘校區(qū)負責人王迪告訴記者,每年開學新生最難“管”,他們習慣了幼兒園和家里的自由生活,一旦被約束還需要一個適應期,“包括個人穿著、衛(wèi)生、文明禮貌等方面,老師們都要從零開始教起”。
天成教育集團校長孫寶瑞表示,上小學后,孩子上課和完成作業(yè)都需一定的堅持性,因此學校安排開學后的一到兩個星期時間,專門做幼小銜接,教會孩子最基本的生活習慣、紀律和文明常識。學校在讀的學生基本都是外來務工者子女,很多孩子連幼兒園都沒上過,所以在“銜接”方面,學校要承擔的工作更多。